上一页|1|
/1页

主题:你心若是真牛逼,农村都是好学区

发表于2017-06-29

中国的学区房,有病!越级买学区房的人.....


主流意识里,读好学区的两大理由:师资和学习氛围


实验小学学区,七万往上,老破小。你让孩子从小生长在这样局促的环境里,为了一个好学校。想读好学校的主流观点有二:一是好师资好硬件好教育水平,二是好的同学关系和学习氛围。


很多人认为师资影响教育水平:
固然好学校有好老师,但在家校合作密切的今天,学校越好,对家长的要求也就越高。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大半需要家长来完成,家长写作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在班级里的地位,毕竟老师都喜欢聪明的、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孩子,人之常情。
好学校的老师一定比差学校的老师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你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凭什么认为好学校的老师综合水平一定比你高?
印象中,思明区所有优秀老师评级必备条件是要去金鸡亭、逸夫、瑞景之类的大家认为相对差的学校支教一年。按照“好老师”的逻辑,这些学校就是厦门名师的摇篮,教师队伍虽然不稳定,但过路的优秀教师如此之多,为啥你不爱送你的孩子去金鸡亭?


引出第二个话题:学习氛围。
大众意识里,好学校的学习氛围更好,孩子容易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问题来了:咱们国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择校原则是分区划片就近入学,理论上来说每个学校形成好的学习氛围的概率平等。实际上之所以会有偏差,本质上是因为不同区域居住的家长所掌握的资源不同。
为什么掌握资源多的家庭更容易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掌握的资源决定生源质量,生源决定学习氛围。


在教育这场军备竞赛上,你的军费是否匹配你选的学区?
“军费”的第一要素是家长的硬实力:比如旅行的眼界、比如夏令营、兴趣班、补习班、歌剧、电影、艺术鉴赏等……好学校的家长,这些玩意儿简直就是教育标配。更遑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具,在消费升级年代,好的设计本身就是艺术品,孩子从小接触的、用的、吃的、玩的都是各行各业顶尖的机构生产、设计出来的好东西,泡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眼界和见识自然不一样。有的人觉得这帮有钱人在装逼,其实这只是人家觉得再自然不过的消费日常。


“军费”的第二要素是家长的软实力:比如家庭日常沟通的内容、家长兴趣、阅读及影视等文化消费习惯以及对子女教育的观念和态度等,都将从另一个层面影响孩子的意识形态。之前在网上有个段子: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我觉得好有道理,其实除了家长睡觉的床,家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是学区房。


海峡国际的学区、五缘学村的学区之所以能够在十年间成为厦门领先的名校,和他们划片学区所对应的小区定位有直接关系。都是大尺度的户型、新兴的高端区域。这些区域的住宅所对应的家长掌握的教育“军费”导致了这些学校的生源水准一直以来领先于厦门,教育质量不高见鬼了!


你的高度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孩子的高度
前面已经说的很明白,学区房不解决问题。越级选择学区房只会让你孩子的人生充满苦难。
比如有的参粉砸锅卖铁省吃俭用买了实验小学学区老破小,空间环境窘迫导致心情压抑不说,超越经济能力的月供也给孩子在教育“军费”上设置了重重障碍。你不敢出去旅游了,不敢给孩子培养多重的兴趣爱好,不敢给孩子报一些夏令营等和考试无关的资源性消费。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身体虽然在这个学校上课,但他的思想有很大概率和这个学校的其他人不同。人家请家教一对一,你送孩子上大课;人家夏令营去罗马,你夏令营去十里蓝山;人家没事周末飞着去听一场音乐会,你周末在家写作业……在这个小屁孩都有微信朋友圈的年代,你孩子看着同学朋友圈里的生活和自己的生活一对比,难免会因为自卑而无法融入同学圈子,性格孤僻的概率不小。
这时候,你买的不是学区房,而是一个培养考试机器的监狱,空间局促、生活紧巴,灰色的童年怎能有好的未来?


多元化教育体系下,学区房的不确定性
上海协和作为一个首届招生私立学校,居然还敢面试家长?而且还是很认真、很严格的面试家长!!劳资有钱都不一定能读的学校,背后的逻辑事实上也是高端教育对生源质量的垄断。而人类对资源的占有欲与生俱来:你越难进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进。
那么协和超越厦门其他公立学校的可能性有多大?首先,高昂的学费让敢去面试的家长“军费”硬实力足够;学校为了保障首届生源的质量,对家长全方位的面试导致生源家庭的“软实力”拔尖,两头掐尖下,只要学校的老师接受过正常的高等师范教育,协和成为厦门顶尖名校的概率极大。


假设好生源每年只有那么一点点,越来越多的高端私立学校进入厦门,对金字塔尖的生源的掠夺殆尽之后,这些公立名校的价值是否还像以前一样?


一双外之所以高考牛逼,教学底蕴是一回事,中考成绩好的生源尽归其有我想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不信?你让外国语的原班教学团队去禾山中学高中部教三年书试试?


你心若是真牛逼,农村都是好学区
你费尽心思想让孩子成为那样的人,高负债买下老破小学区房后发现孩子的同学本来就是那样的人——就好比条条大道通罗马,你到那才发现人家本来就是罗马人。那些想通过上好学校给孩子培养好的发小人脉的你们洗洗睡吧,你的军费让你的孩子和那些“好人脉”的孩子根本玩不到一块……

不是一套学区房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学区房只是教育军备竞赛的开始,就好比一个国家拥有了航空母舰,后面的航母编队成本也要考虑其中一样。在我看来,好的核潜艇或成熟科学的舰队序列在作战能力上未必一定干不过只有一艘航母的海上光杆司令。


让孩子在一个符合自己“军费”承受力的范围内接受基础教育,量力而行,让孩子在班上有好的自我定位,给他一个自信、更多元化的童年,让他多看看世界、快乐成长,同时让自己养成全生命周期学习的习惯,多点时间陪伴和影响,对孩子就是最好的学区教育。


以上所说的“你”,说的是高负债、牺牲生活质量买老破小顶级学区房的“你”,不知“你”越级了吗?

上一页|1|
/1页